您现在的位置是:主页 > 教育 >

南平推行“半小时办结”机制,上海途悠信息助力政务服务再提效

2024-01-31 16:04教育 人已围观

简介“有了这台智能‘双屏一体机’后,居民办事不用再专门去街道的窗口排队,直接下楼到居委会就能办了。” 日前,记者来到石门二路街道祥福居民区,一进居委会就看到了“静邻帮办”点...

“有了这台智能‘双屏一体机’后,居民办事不用再专门去街道的窗口排队,直接下楼到居委会就能办了。”

日前,记者来到石门二路街道祥福居民区,一进居委会就看到了“静邻帮办”点,祥福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沈东明向记者介绍,通过“静邻帮办点”“远程虚拟窗口”视频连线受理中心大厅,可完成更换就医记录册、申请长护险、查询个人信息等175项个人政务服务事项。

现场,记者根据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导实地体验了“远程虚拟窗口”的办事过程。

首先,在智能“双屏一体机”前刷一下身份证、社保卡或者扫描随申码进行远程取号。不一会儿,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就出现在了屏幕前,可以与其直接视频交流,表述办理需求。

待工作人员确认后,即可使用受理系统办理业务,同时,远程调用“双屏一体机”上的高拍仪、身份证社保卡读卡器、二维码扫描仪、触摸屏等外设接口,获取证件、材料和认证(即签名)信息,确保业务办理顺利。

后续,再由居民区完成纸质材料的流转。不到5分钟,就能从一旁的打印机拿到更换后的就医记录册。

石门二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负责人梁敏芳表示,“远程虚拟窗口”服务作为一种新的政务服务模式,缩短了居民的办事距离,降低了居民办事的时间成本,提升了便民化服务水平。同时,通过远程叫号的优先级设置,“远程虚拟窗口”服务实现优先叫号,随到随办,进一步增强了服务体验感和满意度。

社区事务“就近办”“远程办”

家门口的便民服务受欢迎

区别于有一定操作门槛、对年轻人更友好的自助设备和移动端,长期居家的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自行办理有相当大的困难。“远程虚拟窗口”不仅利用双屏和通信设备,通过与受理中心工作人员的互动,实现“就近办”“远程办”,同时也保留了工作人员现场指导和服务,让办事居民尤其是特殊人群也能享受到“智慧政务”带来的红利。

以祥福居民区为例,这是个老龄化程度较高的老式里弄小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超过60%。对于经常要去医院配药的老人来说,时常需要更换就医记录册,虽然如今在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的自助终端上办理也只要几分钟,但从自己家走到中心,一个来回基本上也要半小时到一小时。如今,这些虽小但必要的事在自己家门口的居委会就能办成,受到了老年居民的欢迎。

“就算不办事,居民也可以随时前来咨询相关事项。”沈东明表示。

“如今居民办事真是越来越方便了,在家门口就可以轻松搞定了。”在祥福居民区办理好就医记录册更换业务的刘阿姨举着手里崭新的医保本,对受理中心的个人政务服务新举措连连称赞。通过“远程帮办系统”,居民区实现了受理系统远程刷证功能,打通了居民区与受理中心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对接,同时确保安全性、便捷性、闭环性和可追溯性。

政务服务跨前一步

居民办事少走弯路

据悉,近阶段,石门二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全新推出个人政务服务事项“社区就近办”延伸服务,在辖区奉贤、祥福、东王、新德和斯文里5个距离受理中心500米以上的居民区设立了“延伸服务点”,推动社区事务受理服务向居民区延伸,全力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

针对与办事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项,大力推进社区受理服务事项下沉,促成个人政务服务“社区就近办”的再升级,在居民家门口实现能办、好办、快办。目前,通过设在居民区“首问接待台”的智能双屏一体机,远程链接受理中心,可以实现远程叫号、视频同步办理公安、民政、人社、医保、卫健、住建、总工会、残联、档案、经信委、税务条线175项个人政务服务事项。未来,可办事项范围还会进一步扩大。

前期,受理中心对5个开展“社区就近办”服务的居民区全体工作人员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培训,确保他们能深入地掌握延伸服务的所有操作要点,在办事居民和受理中心之间架起一座延伸服务的桥梁,为居民提供更专业的远程帮办服务。

未来,石门二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将紧紧围绕个人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的工作目标,继续为办事居民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的服务。


Tags:

本栏推荐

标签云